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有哪些?社区养老服务都包括什么啊?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靠专业化的服务,为经济和生活自理困 难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1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2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都可以通过社村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进行设置服务项目,统1管理,以便搭建起“互联网+养老”的信息化养老模式。
1、生活照料类:为老人提供托老、购物、送餐、代购物品、家政服务等1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顾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陪护、陪伴看病、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
3、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服务。
4、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等服务。
7、应急救援服务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有需要的独居、有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安装“1键通”电话,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疾病和意外生活事。
2、社区养老服务都包括什么啊?
养老服务项目如下:
1、生活照料类:为老人提供托老、购物、送餐、代购物品、家政服务等1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顾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陪护、陪伴看病、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
3、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服务;
4、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等服务;
7、应急救援服务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有需要的独居、有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安装“1键通”电话,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疾病和意外事件。
3、北京有哪些社区有养老服务?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0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07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1.63%,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为182人,占社区老年总人口的16.96%。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在家庭养老、照顾功能日益削弱的趋势下,解决好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文化需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北京的社区养老服务有很多,就比如芙蓉里社区养老管理服务中心,还有上庄有1个叫万福年华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诸如此类的有很多,主要的服务包含了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组织活动、社区服务,让老年人朋友能够在社区中的老年生活有保障。
4、社区养老服务升级 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社区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 党的2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状况如何?各地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方面,都推出哪些有效举措?如何更好促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探访。 需求旺盛—— 社区养老服务升级趋势明显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进4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古色古香的大门、爬满绿植的篱笆、开满鲜花的小院……这个曾经的老旧小楼,如今温馨舒适,满满家的感觉。 这是1个有35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紧邻社区办公室。每天早饭后,老人们都会来到院子里或者活动室,在护理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下午,养老院还会组织老人们开展唱歌、看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1家体现“医养结合”理念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院还定期为老人提供体检、理疗等专业服务。 “很舒适!”谈及在这里的生活,80多岁的李振仙老人竖起大拇指,“在家门口养老,彼此都很熟悉,大家在1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且孩子们来探视也很方便。”老人还提到,在社区组织的敬老尊老活动中,经常有学校的学生、企业志愿者参加,让养老院里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根据我们统计,社区内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老人占26.7%,需要老年餐服务的占23%,需要康复理疗的占21.3%。”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常住老人,养老院还对周围3公里以内的老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年累计上门服务达1000余人次。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背后,是快速增长的养老生活服务需求。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诊,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许多有力有效的举措,养老保障网越织越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乐享幸福生活。“当前,养老产业的供给内容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要进1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1夫建议,加强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供给优化——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优化养老环境 菜香扑鼻,笑声阵阵,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悦府社区助老餐厅,不少老人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道里区老龄化率达到24.2%,老龄人口密集,“做饭糊弄、吃饭应付”情况普遍。为此,道里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依托企事业单位食堂、联合优质餐饮企业等方式,累计建立90余家社区助老餐厅餐点,实现“15分钟老年助餐圈”全覆盖。“优势在于平价普惠,快捷健康。”道里区民政局局长朱立杰介绍,“政府投1点、社区帮1点、个人掏1点,3方合力共建共享,有效保障餐厅正常运营。”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近年来,不少地方不断创新养老方式,在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服务供给内容、优化养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成为现实。 老有所养,老年食堂服务暖心贴心。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转塘街道何家村大食堂开业,大食堂由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与何家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创立,针对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1日3餐,以此促进何家村老年公益建设。该食堂开业后既满足了老人们的吃饭需求,也成了他们拉家常、解烦恼的新场所。走进山东省沂水县4十里堡镇袁家庄村党支部创办的“暖心食堂”厨房,只见志愿者们正在精心地为村里的老党员们准备午餐,营养均衡、软硬适宜的饭菜,让老人们倍感温暖。目前,该县类似的暖心食堂已经达到23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为老助餐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农村到城市,全国许多地区整合多方力量扶持老年“幸福食堂”建设与运营,既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老有所安,智慧养老托起稳稳的幸福。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的77岁老人占荣根摔伤腿后,在社区邻里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白天有社区护工护理,儿子只需下班后接续照顾,这得益于青云谱区引进的江西慈孝竹居家养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1家专业性养老服务企业,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和1个中心联动数个社区服务站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运用嵌入式医养结合的多重养老模式,建立功能完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该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社区服务站由原来的10个增加至23个。 青云谱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该区还开发了“青云谱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近5万份,居民可以通过电话、APP预约服务,实现对服务人员管理、服务任务分配、服务质量回访、服务费用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统
1、规范和监督。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45”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1些地区与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模式。美团加大上门履约服务的人力团队投入力度,通过跑腿、闪购、买药等业务,支持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 质量更高—— 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近日,在浙江省浦江县西部山区花桥乡塘波村的便民服务点内,年过7旬的徐元奶老人正在与工作人员远程视频交流办理过户业务,她1边拿着身份证,1边高兴地念叨:“真方便,谢谢了!”今年以来,当地政府部门与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聚焦偏远山区老龄人口占比高、 智能手机 操作不便、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自主研发“驿电通”服务平台,放置在各村便民服务点内,通过“1键呼叫”等适老化改造,以人工温情服务破解服务老年人的“最后1公里”。同时,该公司依托此平台,联合水、气、网、社保、医疗等服务部门,全方位拓展“服务网”,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贴心服务。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等相关举措。许多地区探索适老化服务举措,统筹人社、医保等多家单位,跨行业协同办理政务与公共服务,助力老年群体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要进1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远近兼顾、综合施策,继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改革创新,打造友好社区。成都市金牛区想方设法在社区建设微型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通过养老服务站、助餐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室)等设施,实现了居家养老、康复照料、公益志愿等服务“进院落、进家庭”,打通老人居家养老“最后1公里”。贝壳研究院发布的《老年友好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议,统筹各方力量,建立以政府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保障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就近享受便捷的为老服务。 加大财政支持,夯实产业基础。近5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经营服务企业从12家增至76家。“我们优化强化对康复辅助器具的政府购买服务,以社区租赁等形式,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普及。”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张宪宝介绍,为促进聚集发展,全市大力打造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列为养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纳入全市十2大重点产业推进。 王蕴表示,要坚持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等需求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丰富服务选择,不断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进1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记者 齐志明 宋豪新 张艺开。
5、社区养老服务如何开展?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使老年群体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是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社会组织、民间力量纷纷参与,形成了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老年服务重形式轻内容,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交费项目与服务内容不匹配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缺乏等。加强和完善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立法,规范老年服务行业,在政策上对社区养老服务营业资格、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内容范围、服务质量标准、服务收费以及免税等优惠扶持有1个明确的界定和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在政策制定上,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鼓励采用灵活多样适合老年人养老生活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特别要重视对低收入者的关怀,给予政策方面倾斜,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再者,政府需要转变角色,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要改变管理责权和手段,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引导和鼓励民间机构参与,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最后,政府还需要建立督查机构,了解负责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前往社区养老服务单位,进行财务账目抽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经常开展服务质量评估活动,促使社区养老服务单位牢牢绷紧“服务质量”这根弦。必要时,甚至要走进老人圈,倾听老人们的呼声,把老人们的需求转化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要求。通过社区的全方位精心照料给老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的专业化老年人1旦从单位退休下来,角色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会逐渐转向社区,从此与社区之间产生息息相关的生存依附关系。因此,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中心,要为老人提供“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于1体”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第1,从业人员专业化。1方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要与大中专院校对接,从专业院校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队伍。通过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夯实从业人员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另1方面,吸纳下岗或闲杂在家的社区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这些社工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技能、熟悉护理业务、学会情感交流,他们在取得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第2,服务管理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事业能否长期持续发展?关键看有没有专业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管理手段,有没有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服务菜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年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相邻两个社区可以结成联盟,根据社区现有特长,分类分头包干各1半,把两个社区同属1类养老方式的老年人集中起来,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有效整合资源,相互弥补不足,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必须彻底改革资金渠道来源单1的老模式,要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方式,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企业赞助、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社区共同出资等方式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短缺问题,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设备,满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期持续发展的需求。创新服务理念,开辟社区养老服务绿色通道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从而极大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人们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社区养老服务在集中养老统1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把本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也纳入到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中来,延伸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范围,为更多的老人提供服务。首先,利用公共资源平台,建立微信群。给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或家庭)建立微信群,建立家庭服务健康档案。老人需要社区提供某种服务,可通过微信传送到社区,社区通过微信或上门来帮助老人,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样社区可以对居家养老群体的老人实行动态管理。其次,创建“互联网+”模式。采集个人信息,包括家庭居所、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病史记录、家庭人员关系等资料。自主研发养老服务APP。通过互联网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同时,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如:安装室内无障碍扶手、煤气报警器、卫生间(床头)紧急呼叫器等生活便利设备。总之,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来提升居家养老这1人群的服务质量,使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也能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情感安慰,把社区养老服务的积德好事辐射到每1位老年人。
6、社区养老服务升级 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社区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 党的2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状况如何?各地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方面,都推出哪些有效举措?如何更好促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探访。 需求旺盛—— 社区养老服务升级趋势明显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进4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古色古香的大门、爬满绿植的篱笆、开满鲜花的小院……这个曾经的老旧小楼,如今温馨舒适,满满家的感觉。 这是1个有35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紧邻社区办公室。每天早饭后,老人们都会来到院子里或者活动室,在护理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下午,养老院还会组织老人们开展唱歌、看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1家体现“医养结合”理念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院还定期为老人提供体检、理疗等专业服务。 “很舒适!”谈及在这里的生活,80多岁的李振仙老人竖起大拇指,“在家门口养老,彼此都很熟悉,大家在1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且孩子们来探视也很方便。”老人还提到,在社区组织的敬老尊老活动中,经常有学校的学生、企业志愿者参加,让养老院里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根据我们统计,社区内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老人占26.7%,需要老年餐服务的占23%,需要康复理疗的占21.3%。”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常住老人,养老院还对周围3公里以内的老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年累计上门服务达1000余人次。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背后,是快速增长的养老生活服务需求。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诊,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许多有力有效的举措,养老保障网越织越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乐享幸福生活。“当前,养老产业的供给内容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要进1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1夫建议,加强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供给优化——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优化养老环境 菜香扑鼻,笑声阵阵,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悦府社区助老餐厅,不少老人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道里区老龄化率达到24.2%,老龄人口密集,“做饭糊弄、吃饭应付”情况普遍。为此,道里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依托企事业单位食堂、联合优质餐饮企业等方式,累计建立90余家社区助老餐厅餐点,实现“15分钟老年助餐圈”全覆盖。“优势在于平价普惠,快捷健康。”道里区民政局局长朱立杰介绍,“政府投1点、社区帮1点、个人掏1点,3方合力共建共享,有效保障餐厅正常运营。”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近年来,不少地方不断创新养老方式,在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服务供给内容、优化养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成为现实。 老有所养,老年食堂服务暖心贴心。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转塘街道何家村大食堂开业,大食堂由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与何家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创立,针对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1日3餐,以此促进何家村老年公益建设。该食堂开业后既满足了老人们的吃饭需求,也成了他们拉家常、解烦恼的新场所。走进山东省沂水县4十里堡镇袁家庄村党支部创办的“暖心食堂”厨房,只见志愿者们正在精心地为村里的老党员们准备午餐,营养均衡、软硬适宜的饭菜,让老人们倍感温暖。目前,该县类似的暖心食堂已经达到23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为老助餐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农村到城市,全国许多地区整合多方力量扶持老年“幸福食堂”建设与运营,既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老有所安,智慧养老托起稳稳的幸福。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的77岁老人占荣根摔伤腿后,在社区邻里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白天有社区护工护理,儿子只需下班后接续照顾,这得益于青云谱区引进的江西慈孝竹居家养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1家专业性养老服务企业,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和1个中心联动数个社区服务站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运用嵌入式医养结合的多重养老模式,建立功能完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该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社区服务站由原来的10个增加至23个。 青云谱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该区还开发了“青云谱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近5万份,居民可以通过电话、APP预约服务,实现对服务人员管理、服务任务分配、服务质量回访、服务费用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统
1、规范和监督。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45”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1些地区与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模式。美团加大上门履约服务的人力团队投入力度,通过跑腿、闪购、买药等业务,支持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 质量更高—— 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近日,在浙江省浦江县西部山区花桥乡塘波村的便民服务点内,年过7旬的徐元奶老人正在与工作人员远程视频交流办理过户业务,她1边拿着身份证,1边高兴地念叨:“真方便,谢谢了!”今年以来,当地政府部门与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聚焦偏远山区老龄人口占比高、 智能手机 操作不便、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自主研发“驿电通”服务平台,放置在各村便民服务点内,通过“1键呼叫”等适老化改造,以人工温情服务破解服务老年人的“最后1公里”。同时,该公司依托此平台,联合水、气、网、社保、医疗等服务部门,全方位拓展“服务网”,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贴心服务。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等相关举措。许多地区探索适老化服务举措,统筹人社、医保等多家单位,跨行业协同办理政务与公共服务,助力老年群体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要进1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远近兼顾、综合施策,继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改革创新,打造友好社区。成都市金牛区想方设法在社区建设微型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通过养老服务站、助餐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室)等设施,实现了居家养老、康复照料、公益志愿等服务“进院落、进家庭”,打通老人居家养老“最后1公里”。贝壳研究院发布的《老年友好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议,统筹各方力量,建立以政府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保障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就近享受便捷的为老服务。 加大财政支持,夯实产业基础。近5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经营服务企业从12家增至76家。“我们优化强化对康复辅助器具的政府购买服务,以社区租赁等形式,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普及。”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张宪宝介绍,为促进聚集发展,全市大力打造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列为养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纳入全市十2大重点产业推进。 王蕴表示,要坚持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等需求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丰富服务选择,不断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进1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记者 齐志明 宋豪新 张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