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PPP 模式对接养老服务产业 机遇和挑战并存?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1、为什么说PPP 模式对接养老服务产业 机遇和挑战并存?
以 PPP 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机遇和挑战并存, 会受到多重、 较高的限制,投资规模大、运营为主、 运营时间长、 回报率低、 老年人安全风险高( 法律纠纷) 等特点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 养老服务产业要进1步发展, 土地划拨问题首当其冲;为了建立综合产业园, 需要对现有的养老机构进行拆迁补偿, 以及对综合产业园进行土地划拨。 养老服务产业属于公益事业, 土地取得只能采用划拨方式, 会带来划拨数量小、建设规模小、 投资量小的连锁反应。我国的 PPP 是1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老事业, 其社会价值被深刻的体现, 其功能也在从单1的解决政府融资难、拉动我国经济走出经济困境, 走向大改革、 大公益、 大民生。 将PPP 与养老服务产业进行对接, 有助于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变政府职能、 激活社会参与社会治理巨大能量是有益的探索。(中机院研究表明) 。
2、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其次,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以上海为例,2006年每增加1张养老床位,必须投入5万到15万的资金成本。上海2006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5%,如果未来3年要提高到3%的话,就要净增加3万张左右的床位,以每张床位平均投入10万元计,那就意味着3年内需投入资金约30亿元,这显然是当前国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国 “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1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再次,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2007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其中级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达到56.1%,与发达国家70%至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至8%左右。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需要聊天解闷儿的占13.79%。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 最后,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对养老服务的形式、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具体化。因此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07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3、如何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
全国老龄办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让每1个人都可以无惧时光,从容优雅地老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完善制度保障,让养老服务更有份量。“无规矩,不成方圆。”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制度“含金量”是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的有效保障。1方面应“稳”字当头,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制定相应的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另1方面应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净化养老服务行业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在“精准”养老服务上下功夫。导入“智慧”元素,让养老服务更有容量。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化”特色养老服务的加入,为进1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养老服务行业导入多元的“智慧”元素,进1步推动智慧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既可以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接,也可以进1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注入人文关怀,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人喜欢“孤独终老”,当我们步履蹒跚,睡眼昏沉的时候,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情感关爱和精神慰藉。因此,在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同时,应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日常沟通和交流,鼓励温情的居家、社区和互助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
4、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日间托养、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购等生活照料服务; (2)健康体检、医疗康复、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等医疗护理服务; (3)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绪疏导、临终关怀等精神慰藉服务; (4)紧急救援、安全指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其他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1种服务形式。 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1项重要内容。 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日趋严重。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2、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
3、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居家养老服务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2、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
4、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5条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十3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3十7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5、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老年人具有较长的闲暇时间,在情感上处于孤独状态之中,渴望交流和安慰,具有潜在的旅游动机。挑战:人口老龄化就相当于社会的压力变大,社会保障金的人变多,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
1、鼓励生育。鼓励人们生育,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数量,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解决老龄化问题。
2、推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退休制度,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让老年人继续在工作中发挥余热。
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居民福利保障体系,如养老基金等商业养老保障。
4、医疗卫生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延长老年人寿命,改革医疗保障制度,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改善医疗条件的好处。
5、发展经济。通过经济增长抵消老龄化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经济。
6、发展老龄产业。开发老年产品市场,布局老龄产业,不仅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而且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