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社区养老服务如何盈利?(日托制)?
1、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
国家实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是什么全国养老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48%。其中:北京的床位空置率为40%—50%;即使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总体入住率也不足70%,个别郊区养老机构实际入住率甚至不足20%;南京目前有1半在建或已建好的养老床位处于空置状态,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原因,该市每年都有10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关门停业。类似现象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造成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不顾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消费偏好,盲目追求机构养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床位空置率高的养老机构几乎都远离市区,1些地方不是基于当地老年人的需求调查来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而是盲目仿效欧美国家,热衷于在远离老年人长期居住地的郊区或乡村新建有数百、数千张床位的“老人集中营”,背离了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的消费偏好。2是部分养老机构异化成了房地产等商业开发项目。1些企业或私人投资者之所以瞄准养老服务业,并非真正出于提供养老服务的目的,实际上也并不依靠收住老人来获取收益,而是以养老机构之名获得廉价的土地等资源后另谋生财之道,根本不在乎床位是否空置。3是政策导向存在偏差。增加养老床位数已成为1些地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GDP”,各种政策资源偏向需用大量土地资源的养老机构,而忽视了立足社区并为居家老人服务的设施建设。4是机构养老“打包”收取全额费用的付费机制让老年人望而却步。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有限,而机构养老的全额费用却不低,从1千多元到上万元不等,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往往难以承受。所以,成本偏高的“集中营式”的“包养”服务并非老年人所好、所能够接受,如果立足社区、按需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且其消费能力亦会被激发。综上所述,当前各地养老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的实质,不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过度或者供过于求,也不在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不足,而在于供求严重脱节、错位造成的结构失衡,是养老服务业畸形发展的显著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1事关基本民生、基层社会治理乃至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空间的朝阳产业将被侏儒化。因此,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从降低床位空置率开始,以提供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吻合的有效供给为目标。 政府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服务设施和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基本、保障性服务由政府保底购买。政府补贴,向民政局、工信委、卫计局等各部委单位申请项目扶持资金。社村通智慧养老还免费帮助提供民政补助申请资料。
2、社区养老服务如何盈利?(日托制)?
” 根据《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城镇、农村老年人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比例分别为75.7%和71.2%,愿意与子女住在1起的比列分别为38.8%和53.6%。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医院方面,城镇、农村比例分别为11.3%和12.5%。所以日托制的养老服务要比全托制的要好。 盈利的话有4个方向,第1个就是提供服务,收取1定服务费后,可以提供健身服务、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场地等等。 第2种是出售相关商品,比如结合健康咨询服务的相关药品出售(可以与药店或医院合作或自营)、假牙、相关健身器材、医疗和保健等等。 第3种是成立各种俱乐部让老年人来进行学习,多数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比较倾向于学习1些东西,例如书法、国画、舞蹈等等。(这个是否真的有需求有待考验) 第4种就是做智慧平台,有统计显示我国离退休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程度专业技术人员达700多晚,高层次的约70万,这些专家的智慧是1笔很宝贵的财富,可以与相关人力资源机构合作。 风险方面:第1个,也是最无法掌控的就是政策风险。因为中国基本上从来都没市场导向过,政策风险是每个行业都要考虑的内容。 第2个是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国外虽然有很多成熟、经过验证的模式,但是因为国情和文化的不同,只能参考,国内又没有特别标杆的养老机构可以借鉴。 第3个老年人传统观念、消费观念,中国的老年人都“重子女、轻自己”、“重储蓄、轻消费”,最后很可能产生有市场、有需求,却没有盈利的情况。 第4个是财务风险,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较慢。 以上是我想到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3、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是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在手机上轻轻1点,就能预约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预约时间1到,服务人员就来到家中提供服务,与此同时,系统不仅记录下时间、地点、内容等服务信息,还能实现刷卡支付和服务评价。和传统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是1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无需1栋固定的建筑作为支撑,无需整齐划1的床榻作为充实,只需要1个虚拟的信息服务平台。虽说形式虚拟,但其提供的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对老人们来说,这种新型养老方式将他们从“养老院”解放出来,收获更具安全感、更容易适应的居家生活。对于市场来说,这种养老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了政府推动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结合,还通过规模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很有优势,有望成为今后的1种养老新趋势。然而,这些看起来前景大好的虚拟养老院,当前还处于发展完善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虚拟养老院的发展现状
1、资金问题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大多为“3无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群体,这些服务对象决定了虚拟养老院的消费结构中政府占比高、自发消费少。调查显示,1些公司1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95%是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群众自发消费只有5%。虽说这种居家类型的养老模式资金需求量不算大,但是系统的维护升级、员工的培训和工资增长仍需要1定的资金保障,缺乏市场化经营的刺激,从长期看并不利于虚拟养老院形成良性循环。
2、服务人才短缺有省份的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前两3年,当地某学院50多名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1个人从事养老服务。毕竟,较之养老行业,月嫂、保洁人员等岗位的收入更有诱惑力。但如果养老服务的从业者不够专业、文化水平跟不上,那么其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很难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匹配。此外,虚拟养老院还面临着信息“孤岛”、覆盖面不广等带来的重重困难。要不断释放虚拟养老院的优势和潜力,让其更好地服务社会,还需进1步加大投入、引进活水助其不断升级。1方面,要优化服务。通过统筹好各类资源、提高人才专业化程度等方式,提升养老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和科技化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服务好了,便不愁没有市场。另1方面,更要做好虚拟养老院的复制推广和宣传落地。在以服务争取消费者的同时,虚拟养老院也要打通服务供给的“最后1公里”,实现养老服务与老人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