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精品,社区居家养老怎么做运营?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精品



1、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精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立人数据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1拓展服务规模,促进行业发展   本中心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在2019年的工作基础上,2019年春晖进1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在桂城、里水、9江、西樵、丹灶、狮山等6个镇街分别开展了新增服务对象的调查摸底和上门服务工作,提前实现了桂城、里水、9江3个镇街村(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的目标.截至2019年11月,春晖在南海区6个镇街的服务对象达到924位老人.   同年6月,本中心通过竞标,承接了3水区西南街道城区片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共有服务人数为87人.在这期间,春晖把自身形成的服务做法和经验,带到新开区域,并吸纳当地好的做法,改进自身的不足,促使两区的服务互相提升.   2优化管理模式,深化服务发展   根据中心专业服务发展的需要,春晖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标准不断自我鞭策,借鉴和吸纳各地同类型机构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服务手段,综合运用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及社工服务手段,为老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春晖居家养老服务部下设5个部门,分别有行政组、财务组、生活护理组、医疗护理组及服务支援组,确保在人、财、物全方位为老人提供服务  3注重员工培训  5联合社会力量  1拓展服务规模  3注重员工培训  5联合社会力量。

社区居家养老怎么做运营?



2、社区居家养老怎么做运营?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虽然养老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是占着主导地位,怎样才能做好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1、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人才总体看来社区工作人员比较少,而且平时工作量较多,很难再抽出时间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同时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缺乏责任意识和人本意识,养老服务中工作主动性也不高,对于部分老人的要求并不能及时作出解决 ;专职护理年龄偏大、人员较少、素质不高是多数社区当前的现状。

2、资金支持不足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社区养老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前来讲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和服务收费为社区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投入方面 :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间照料中心是由政府出资建造的,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财政投入很少。

3、老年人参与度不高目前相当1部分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的老年群体对社区居家养老十分陌生,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对于社区老年群体,闲暇之余并无固定的活动场所,对社区提供的服务依赖性也较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区老年人遇到危险或是问题,首先会直接求助于亲人朋友,鲜少想到社区,更不会选择求助于社区服务机构。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仅有部分老人对其有1定了解但参与意愿不强。对于需要自费的项目,老年人节约意识与精神均会使其对这些服务项目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社区开展的志愿活动,老年人也并未展现出较大的兴趣,整体参与热情缺乏,参与人数较少。

2、怎样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对于以上的几个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建设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1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社区管理者以及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均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有必要尽快培养和建立1支专业的从业人员队伍,以便更好地提高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积极拓展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为确保其顺利发展,有必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目前,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是加大财政投入 ;2是增加社会力量的注入 ;3是加强资金运作的监管。

3、转变社区老年人养老观念由于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大多是“养儿防老”“落叶归根”,再加之老年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积极开拓思路,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促使社区老年人转变养老观念。

4、引进相关平台设备,打造金养通智慧养老模式,科学高效智能管理,智能化解决人、事、物等的管理。

广州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有哪些



3、广州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有哪些

广州推广网格式养老 试点提供“喘息服务” 昨日下午,广州市民政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十25”末期以及广州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示范点工作重点。 广州将全面推广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即医养结合、引进社会化运作以及加大政府购买。同时,首次提出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包括为失能半失能长者提供临托服务,为其家人提供专业照料指导,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负责人介绍,广州市于2005年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发展,“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正逐步成型,全市共建有153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46个居家养老服务部、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113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24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20个日间托老服务机构、32所老年大学,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康乐、康复保健、心理慰藉、紧急援助等养老服务。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面向全市推广3种新模式,分别为医养结合、引进社会化运作以及加大政府购买。她说:“我们不强求哪个社区用哪1种模式,我们希望社区依照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只要是有利于居家养老发展的,我们鼓励创新。”她特别指出,随着广州市社区网格化工作的铺开和深入,网格式养老服务在越秀区等地已有成功经验,将更快地覆盖到全市各个社区。 失能老人享“喘息服务” 在昨日的通报会上,广州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该服务在京沪等地已开展试点。而在广州,将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为失能半失能长者提供临托服务,为其家人提供专业照料指导,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喘息服务’顾名思义,就是让患病、失能等老人及其家人,有机会喘口气。”这位负责人解释,在“421家庭”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喘息服务”变得尤其重要。她指出,全国各地都不时有长年患病长者遭家人遗弃的新闻见诸报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能半失能长者及其家庭在社区当中没有得到强而有效的支持。据粗略估算,目前广州市有25万~40万失能失智老人。 “家中老人生病了,有人给你专业医疗建议,有人教你专业护理知识,在你实在累得不行的时候,有临托、日托暂时照顾老人,或者有义工来帮你暂时看护。如果病情严重,你认为难以面对,我们的社工会给你心理的支持。”这位负责人如此描绘实现“喘息服务”之后,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获得的具体支持。 明年制定政府购买目录 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广州市有意加大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的力度,扩大受惠面。最快明年,广州市民政局将联合市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广州市购买为老服务目录,并且在现有的分散评估机制上,建立严格的第3方监督评估机制。 这位负责人还特别指出,除严格的准入制度之外,还将对承接服务的运营主体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建立退出机制,推动市场服务优胜劣汰进程。 数据 截至去年底,广州老年人口已达133.04万,占户籍人口的16%,比全国同期水平(14.9%)高出1.1个百分点。预计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居家养老3种新模式 1.社区医养结合 该模式主要是整合社区养老与基层医疗卫生在场地、人力、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无缝对接,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约诊疗、转诊转介、预防保健、上门诊视、家庭病床、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个别位于中心城区但利用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医院将引导其转型为老年养护院、护理院,面向失能老人、医院转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2.引进社会化运作 鼓励支持各区(县级市)、街镇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 今后,将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等专业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将利用好毗邻港澳和CEPA政策的优势,引入港澳台养老服务先进经验、资金、服务机构等,拓展和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加大政府购买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项目主要为民政兜底。这位负责人在通报会上明确,将适时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逐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将社区医疗服务、邻里互助养老等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今后,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中,将引入市场机制,拓展自费服务,让有支付能力的老人享受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此外,还将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市、区两级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干什么的



4、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干什么的

1键康通以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服务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信息化项目可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载体,又为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水平。 以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起强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供应体系; 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服务、主动关怀等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构建了以社会为基础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视力衰退,手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比例上升;平台配有呼叫报警,定位管理,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等功能,可实时跟踪保护老人,同时健康设备具备携带方便,报警及时等特点,大大减少了老人需帮助的时间。养老产业(家政公司,护理中心,敬老机构等),监管不便,不能有效及时的为老人提供服务;提高服务订单,没有老人和相关服务资源数据,无法为科学决策提构建工作管理体系1键康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较高的安全性、较强的拓展性、完善的业务体、快速的产品迭代、合理的平台价格,平台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采用了多种数据安全措施。 平台支持定制开发,且拥有较强的拓展性,方便用户定制属于自己的平台功能。公司拥有高级的业务专家,所以平台的业务体系非常完善。公司拥有大量的高级开发人员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得1键康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迭代优化方向,比较敏捷。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现今较高级的科学技术,且用户在使用时,所付出的价格却相对低廉,公司采用服务至上、用户至上为原则。

如何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



5、如何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居家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家老人社会化服务需求。同年,市民政局下发《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3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提出到2016年全市将建成208所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的养老照料中心已覆盖全市所有街道。覆盖全市的养老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以及其他拓展服务等十类上门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建立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地走访,掌握老年人志愿服务需求。按照“志愿者组织(团队)+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家庭”的模式开展服务。3年来,全市共扶持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项目256个。同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成为打造居家养老“总服务台”。按照“设施政府无偿提供、运营商低偿运营”思路,委托社会力量开展连锁化运营,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周边、身边、床边能够享受到的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功能。2016年至2017年,全市计划建设350个驿站,截至8月底,已开业运营226个。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