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怎样管理,养老机构内部管理的管理目标?
1、养老院怎样管理
1、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亟待繁荣。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进1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紧制定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管,健全市场规范,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2、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研究、制修订和宣传贯彻,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积极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切实发挥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坚持突出重点。要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保障其合法权益为重点,着眼于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加强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制定,优先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监管和等级评定、养老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 3。坚持市场导向。要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体现行业特点,及时反映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标准的市场适用性,更好地为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标准需求、投入、制定和应用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联盟标准。 4。坚持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实施与规范市场行为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维护老年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标准评价体系,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不断总结推广实施标准的方法经验。要将创建产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作为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引导养老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3、保障措施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要按照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法律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研究力量,建立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的标准计划立项、起草、审查和发布程序,以及公开透明、协调1致的管理体制。要进1步加强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其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鼓励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携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1步做好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2)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国标委服务联〔2013〕61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按照由试点到示范的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争取通过两至3年的时间,在养老服务领域形成1批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地区和试点示范机构,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引领。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总结和推广试点的典型经验,逐步形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管理规范、优质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秩序,提升养老服务业的规模和效益。 (3)加强人才和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分层次培养行业组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组织、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使其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重点培养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积极组织1批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专家和研究团队,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探索建立标准化信息共享及服务机制,搭建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及工作平台,为各级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的渠道,提升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养老机构内部管理的管理目标?
、 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1种管理方法。它强调任何组织机构都是1个完整的系统,都应该按照系统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以保证组织机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系统化管理不仅应用于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多地应用于产品(服务也是1种产品)质量管理。强调把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规定他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1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内形成1个完整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SO )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家国家和地区推广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国内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国办社会福利机构都推行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和显著的。通过认证,帮助养老机构建立1套完整、被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部门与岗位职责更加清晰,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帮助打造品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利用非价格因素提高了机构在业内的竞争力。
2、 制度化管理制度是用来规范组织机构和员工行为的1种手段,也是各种管理手段实施的基础。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大家共同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使组织机构管理规范有序,工作井井有条,更容易实现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此外,大家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由此逐渐形成组织机构文化,使制度化管理演化为文化管理。实行制度化管理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不合理、不科学的规章制度往往不能被员工认同、理解、接受和执行,使制度流于形式,成为1种摆设。其次,组织机构领导要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制度。现实工作中,偶尔可见制定制度的人首先不遵守制度,甚至是违反制度,给制度的实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制度属于法规的范畴,实施制度化管理还应注意3个问题:1是有法必依;2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搞下不为例;3是功过清晰,奖惩分明。
3、 标准化管理麦当劳、沃尔玛和海尔等成功企业,它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推行了标准化管理。这3大中外知名企业之所以成功,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思想、体制、手段、方法、服务、技术等是分不开的。标准化管理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的每1个环节、每1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并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1个统1的标准,形成统1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或“克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标准化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特别适用于老年社会福利机构。需要标准化的内容涵盖生产、经营、服务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不仅各个生产、服务、经营环节需要标准化,用人机制、机构设置、行政事务工作、监督、管理、评价也要标准化,大家在标准化框架下,各司其职,才能实现组织机构的奋斗目标。
4、 目标管理化目标管理化是强调根据既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目标,以实现目标为中心所开展的1系列管理活动。这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发展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2)强调用目标来统1和指导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1致性;(3)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系统整天管理,使管理过程、员工、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4)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5)强调根据目标来考核绩效,以保证管理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通常,养老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民政厅局会与属下的养老机构协商并签署目标责任(多为年度目标责任,亦可为任期目标责任),并依据目标责任实现情况考核机构主要领导工作业绩。机构领导在接到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责任后,经过研究、协商将机构的总体目标分解到科室,由院长与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状),其内容包括年度(或季度,或月度)经济责任指标、床位利用率、服务质量、老人的满意度、差错与事故控制、能耗与物质消耗等指标。各科室负责人还可以把科室目标进1步分解到住区或班组,形成层层工作有目标责任、层层抓目标落实的局面。各级领导考核下属部门目标完成情况,以决定各部门工作业绩以及工作分配、奖金发放和年度评优奖励。目标管理使系统的整体管理,运用得当,将显著提高养老机构的经营效益。关键要看责任目标定的是否合理、恰当。
5、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科学在机构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对机构管理的影响、渗透以及相互结合的产物。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采用“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杰佳通智慧养老云平台为例,角色分层管理,在财务、人员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安防监督、服务内容上等养老机构管理及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信息化的革新。即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力,而且还规范了养老机构经营、服务与管理行为,使养老机构服务上水平、管理上层次。“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了养老机构业务管理、医护管理、药品管理、人员管理、就餐管理、费用管理等模块,几乎涉及养老机构的方方面面,是养老机构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或手段。
6、 其他管理其他如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国各行各业管理手段之1,它体现了企业文化。只有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消除误解与隔阂,才能使整个养老机构工作井然有序进行。养老机构不仅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要重视入住老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养老机构党、政、工、青、妇组织和机构管理委员会的优势,层层做好员工和入住老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3、养老院怎样管理
1、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亟待繁荣。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进1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紧制定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管,健全市场规范,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2、总体要求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研究、制修订和宣传贯彻,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积极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切实发挥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2。坚持突出重点。要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保障其合法权益为重点,着眼于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加强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制定,优先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监管和等级评定、养老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3。坚持市场导向。要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体现行业特点,及时反映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标准的市场适用性,更好地为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标准需求、投入、制定和应用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联盟标准。4。坚持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实施与规范市场行为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维护老年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标准评价体系,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不断总结推广实施标准的方法经验。要将创建产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作为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引导养老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3、保障措施(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要按照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法律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研究力量,建立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的标准计划立项、起草、审查和发布程序,以及公开透明、协调1致的管理体制。要进1步加强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其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鼓励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携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1步做好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国标委服务联〔2013〕61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按照由试点到示范的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争取通过两至3年的时间,在养老服务领域形成1批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地区和试点示范机构,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引领。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总结和推广试点的典型经验,逐步形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管理规范、优质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秩序,提升养老服务业的规模和效益。(3)加强人才和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分层次培养行业组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组织、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使其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重点培养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积极组织1批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专家和研究团队,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探索建立标准化信息共享及服务机制,搭建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及工作平台,为各级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的渠道,提升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智能化怎么影响养老服务布局配建
。
5、养老院怎样管理
1、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亟待繁荣。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进1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紧制定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管,健全市场规范,促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2、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研究、制修订和宣传贯彻,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实施。积极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切实发挥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2。坚持突出重点。要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保障其合法权益为重点,着眼于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加强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制定,优先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监管和等级评定、养老服务安全管理等标准。 3。坚持市场导向。要密切与市场的联系、体现行业特点,及时反映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标准的市场适用性,更好地为养老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标准需求、投入、制定和应用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制定联盟标准。 4。坚持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实施与规范市场行为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维护老年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标准评价体系,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不断总结推广实施标准的方法经验。要将创建产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作为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引导养老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3、保障措施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要按照国家标准管理的有关法律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研究力量,建立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规范的标准计划立项、起草、审查和发布程序,以及公开透明、协调1致的管理体制。要进1步加强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其标准化工作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鼓励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和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携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1步做好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2)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国标委服务联〔2013〕61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按照由试点到示范的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争取通过两至3年的时间,在养老服务领域形成1批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地区和试点示范机构,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示范引领。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措施,总结和推广试点的典型经验,逐步形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管理规范、优质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秩序,提升养老服务业的规模和效益。 (3)加强人才和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分层次培养行业组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组织、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使其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重点培养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积极组织1批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专家和研究团队,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探索建立标准化信息共享及服务机制,搭建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及工作平台,为各级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的渠道,提升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6、我对县级城市养老产业的理解和认识
(1)健全规范产业发展机制。1是制定详细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安排,科学布局,以规划引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2是积极完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积极研发老年服务产品、项目,形成养、疗、研、学、乐等1条龙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养老服务与商贸餐饮、医疗康复、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度假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联系合作网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是建立分管领导牵头,发改委、财政、民政、人社、住建委、规划、卫生、国土、税务、老龄等部门参加的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产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4是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积极与志愿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搭建好养老服务产业的社会支持平台,加强养老服务产业的宣传机制,提高对养老服务产业特殊性的认识和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认同。 (2)建立完善优惠扶持政策。界定区分产业养老和事业养老,形成产业养老与事业养老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机制,明确事业养老为政府责任,市、县级财政加大其投入,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努力确保需要集中供养的“3无”老人、5保老人集中供养;另1方面,产业养老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明确养老产业兼顾福利性和盈利性的性质,为现代服务型产业,对符合城乡规划的新办养老机构,依法优先核准、备案、审批、立项;将养老服务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部今年4月23日已对外公布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明确界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并要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细化了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等。市、县政府要合理界定区位、建设比例,结合城乡服务配套设施统筹考虑,优先供地;对前景好、规模大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财政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适当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电、用水、用气按居民生活标准收费,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积极构建多种养老模式。1是积极建立多层次养老机构,根据不同层次收入的老年群体,形成服务功能齐全、高中低档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服务档次、不同类型的错位发展格局,将老年消费群体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3个层次来构建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收纳市内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3无”人员、低保户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中、高收入层次群体主要由政府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中、高档型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2是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和资源禀赋,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不同类型的养老模式。我市大部乡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瓜果、蔬菜等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蓬勃发展,适合发展乡村养老、农家养老、田园养老、旅游养老等模式;在1些县城或毗邻县城、中心镇等交通便捷的城郊,适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兴办中高档老年公寓;3是积极鼓励建设“医养合1”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和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结合,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1”。 (4)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稳定和扩大养老服务队伍,健全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1是鼓励区内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如职业学校、卫校等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人用品开发等专业,为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全面铺开养老服务产业做好人才储备;2是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由民政、人社按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