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2017,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1、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2017
。
2、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1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来提供,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随着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努力,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契机,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有欠缺。2013年,国采中心承担的中央机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采购项目,通过向供应商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发现,北京市场能够承担日100人次服务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最终只能向财政部门申请单1来源方式采购。南京市浦口区有各类社会组织1800多家,但能够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不到10%。按照十8届3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助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助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第1,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加快这1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1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服务业,实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新特征,逐步建立起层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诚信规范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 第2,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将社会领域中1些0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3,推进合作协调的能力 现代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调互动的协调能力。具体来讲,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外包项目,在两者之间形成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所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及相应的协调互动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并利用自身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专业特点,发挥政策倡导的功能,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对于推进公共政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商互动的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加强推进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及各级党代会,进行广纳建言、参政议政等,还通过加入国际性合作组织及联合国的相关咨询机构,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与政府进行协调配合,发挥好合作协调能力。 第4,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 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功能,必须把政府购买服务与发展社会组织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组织责任担当能力。1方面,要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重点扶持1批具有示范导向性的社会组织,把公共服务交给具有担当能力的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另1方面,建立社会组织诚信档案,加强孵化培训,指导社会组织健全各项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社会组织植根于基层群众需求的特点,在集中民智、了解民意、表达民情和化解民怨中,培养勇于担当消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3、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
(1)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老干部的精神生活。网络信息是共享的社会资源,极其丰富,应有尽有,可以让广大老干部足不出户,方知天下事,不仅能及时接受时政资讯、进入政治学习阵地,同时能有效学习新知识,加强人际交流,撰写人生经历,或发表建言献策,评击社会弊端,升华正能量,实现文化养老知识养老。建议在各级老干部管理部门新增设1个网宣办,并増拨1定财政经费,会同当地网宣部门,文明创建部门加强培训丶指导和服务,让成千上万的老干部成为知网懂网用网的能手,成为老有所为的网络宣传传播者。总之,老干部网宣工作是新形势下的1项创新型工作,甚至比其它已存在的老年科协丶老年体协丶老年大学等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广泛作用,希望从中央到地方,由上而下有这样1种组织形态出现。与此同时, 还应广泛联合社会各相关协会组织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打开老干部参与文化活动的社会化新局面。 (2)依托社区服务平台,提升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株洲市行业办公室离退老干部的亲身体验,当前最好的形式是,以“老干部门为主导、单位负主责、社区为主线、家庭为主力”的“4位1体”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就大多数老干部而言,1般都是留守老人,迫切希望有高水平高服务职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老干部就近参加政治学习、看病就医、参与文化活动、或家政服务。但目前社区势单力薄,无能为力,也没有办法整合和创建这种环境条件和提供服务。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认真硏究,出台政策,切实让基层社区有条件有能力满足老干部这种需求。 在这里我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国家政策不明朗,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决不能过早提出将老干部的管理社会化。而应该明确还没有时间表。还应看到,观念难统1。社区成员素质参差、群体构成复杂;社区内各单位间的人、财、物及场所设施存在差异,当政府(社区)没有1定的物质或经济给予时,资源充足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积极参与的单位又缺少人、财、物等资源。同时协调难。“单位体制”在1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资源的有效协调。街道虽是政府机构,但其强制要求辖区单位的资源面向社区全面开放的法理依据不足;社区居委会虽是社区的核心组织,但仅仅是群体性的自治组织,没有行政级别,更无权支配社区内单位;单位有其中心工作,也不会主动协调。 (3)鼓励兴办民营老干医疗养护中心,使之成为服务老干部的新队伍。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由民营组织运行的医疗养护院将在老干部养老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国家注重加以引导、发展,并给予重点扶助。 (4)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保障和方便老干部老有所医。在实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长株潭,建议实施长株潭同城离休干部丶老干部医疗统筹制度或1卡通;各卫生医疗机构普遍特设窗口和老干部病床,优先方便老干部就诊,让老干部充分享受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 (5)在大专职业技术院校开办老干部护理保健专业,加大老干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这方面的实用人才缺口和需求很大。建议国家很有必要加以硏究和重视,并着眼于长远。 (6)借助社会力量深化老干部服务管理是1个新的命题,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由于借助社会力量为老干部服务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和惯例机制,也存在1些问题。如服务力量并不均衡,社团组织尤其是民间服务较为薄弱;服务对象有所泛化,在联合社会资源组织的活动中老干部与社会老人合流共同成为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还需区别;服务机构有待甄选,各单位服务能力参差,需市场进1轮筛选和实践的考验等,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抅。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有关人丶财丶物和社会资源丶社会力量主管领导参加,组成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均设在各级老干部局。首要的是营造1种氛围。形成尊重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社会共识和集体认知,凝社会之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为老干部服务的积极性。
4、如何准确把握老干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5、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1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来提供,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随着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努力,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契机,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有欠缺。2013年,国采中心承担的中央机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采购项目,通过向供应商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发现,北京市场能够承担日100人次服务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最终只能向财政部门申请单1来源方式采购。南京市浦口区有各类社会组织1800多家,但能够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不到10%。按照十8届3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助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助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第1,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加快这1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1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服务业,实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新特征,逐步建立起层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诚信规范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 第2,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将社会领域中1些0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3,推进合作协调的能力 现代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调互动的协调能力。具体来讲,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外包项目,在两者之间形成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所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及相应的协调互动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并利用自身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专业特点,发挥政策倡导的功能,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对于推进公共政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商互动的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加强推进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及各级党代会,进行广纳建言、参政议政等,还通过加入国际性合作组织及联合国的相关咨询机构,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与政府进行协调配合,发挥好合作协调能力。 第4,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 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功能,必须把政府购买服务与发展社会组织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组织责任担当能力。1方面,要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重点扶持1批具有示范导向性的社会组织,把公共服务交给具有担当能力的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另1方面,建立社会组织诚信档案,加强孵化培训,指导社会组织健全各项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社会组织植根于基层群众需求的特点,在集中民智、了解民意、表达民情和化解民怨中,培养勇于担当消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6、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
(1)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老干部的精神生活。网络信息是共享的社会资源,极其丰富,应有尽有,可以让广大老干部足不出户,方知天下事,不仅能及时接受时政资讯、进入政治学习阵地,同时能有效学习新知识,加强人际交流,撰写人生经历,或发表建言献策,评击社会弊端,升华正能量,实现文化养老知识养老。建议在各级老干部管理部门新增设1个网宣办,并増拨1定财政经费,会同当地网宣部门,文明创建部门加强培训丶指导和服务,让成千上万的老干部成为知网懂网用网的能手,成为老有所为的网络宣传传播者。总之,老干部网宣工作是新形势下的1项创新型工作,甚至比其它已存在的老年科协丶老年体协丶老年大学等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广泛作用,希望从中央到地方,由上而下有这样1种组织形态出现。与此同时, 还应广泛联合社会各相关协会组织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打开老干部参与文化活动的社会化新局面。 (2)依托社区服务平台,提升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离退老干部的亲身体验,当前最好的形式是,以“老干部门为主导、单位负主责、社区为主线、家庭为主力”的“4位1体”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就大多数老干部而言,1般都是留守老人,迫切希望有高水平高服务职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老干部就近参加政治学习、看病就医、参与文化活动、或家政服务。但目前社区势单力薄,无能为力,也没有办法整合和创建这种环境条件和提供服务。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认真硏究,出台政策,切实让基层社区有条件有能力满足老干部这种需求。 在国家政策不明朗,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决不能过早提出将老干部的管理社会化。而应该明确还没有时间表。还应看到,观念难统1。社区成员素质参差、群体构成复杂;社区内各单位间的人、财、物及场所设施存在差异,当政府(社区)没有1定的物质或经济给予时,资源充足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积极参与的单位又缺少人、财、物等资源。同时协调难。“单位体制”在1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资源的有效协调。街道虽是政府机构,但其强制要求辖区单位的资源面向社区全面开放的法理依据不足;社区居委会虽是社区的核心组织,但仅仅是群体性的自治组织,没有行政级别,更无权支配社区内单位;单位有其中心工作,也不会主动协调。 (3)鼓励兴办民营老干医疗养护中心,使之成为服务老干部的新队伍。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由民营组织运行的医疗养护院将在老干部养老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国家注重加以引导、发展,并给予重点扶助。 (4)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保障和方便老干部老有所医。在实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长株潭,建议实施离休干部丶老干部医疗统筹制度或1卡通;各卫生医疗机构普遍特设窗口和老干部病床,优先方便老干部就诊,让老干部充分享受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 (5)在大专职业技术院校开办老干部护理保健专业,加大老干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这方面的实用人才缺口和需求很大。建议国家很有必要加以硏究和重视,并着眼于长远。 (6)借助社会力量深化老干部服务管理是1个新的命题,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由于借助社会力量为老干部服务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和惯例机制,也存在1些问题。如服务力量并不均衡,社团组织尤其是民间服务较为薄弱;服务对象有所泛化,在联合社会资源组织的活动中老干部与社会老人合流共同成为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还需区别;服务机构有待甄选,各单位服务能力参差,需市场进1轮筛选和实践的考验等,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抅。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有关人丶财丶物和社会资源丶社会力量主管领导参加,组成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均设在各级老干部局。首要的是营造1种氛围。形成尊重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社会共识和集体认知,凝社会之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为老干部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