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

6、1变为2002年的

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

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

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

8、8万,占总人口的

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

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

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阻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1)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2)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相关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就这样,老龄化降低了国家对生产和其他设施的投资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于生产的资金就减少了,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在劳动年龄时期,为了给以后的消费提供保障,人们选择了为养老而储蓄,一旦进入老年,由于退出生产领域,收入降低,同时,还要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支付养老、医疗、护理。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

1、赡养老人的费用在中国一般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如果老龄化严重,会增加社会的负担。甚至使经济放缓。

2、会使我国劳动力缺乏,社会也会同样缺少活力。 积极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一些医疗等一些和老人有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会刺激经济的发展。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的论文

3、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的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

1、赡养老人的费用在中国一般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如果老龄化严重,会增加社会的负担。甚至使经济放缓。

2、会使我国劳动力缺乏,社会也会同样缺少活力。积极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促进一些医疗等一些和老人有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会刺激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5、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直接影响。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相对于向养老基金缴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将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市养老保险体制,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账户将向退休职工提供相当于职工所在地平均工资20%(或者说,替代率为20%)的第一支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则决定退休职工的第二支柱养老金。假定由于人口的不断老化,赡养率上升为1∶1,要实现20%的替代率,在职职工就要向社会统筹账户缴纳相当于他们工资20%的养老保险费。此外,还要加上他们对自己在养老基金中的个人账户的缴费。实际上企业和职工个人对上缴养老保险费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已经达到上限时,赡养率的提高便意味着养老保险替代率(即养老金平均水平占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最终将不得不下降。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间接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和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会对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产业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广泛的调整,不少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了很大加强,近年来我国各类产品的出口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600亿美元左右。但是应该承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比较优势归根到底来源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实际上,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为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税费。通常在劳动力成本中,社会保险税费所占的比重,会随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相应增加。在某些福利水平较高而又人口老化的国家(如比利时),社会保险税费与工资本身已经不相上下。如果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老化,我国城镇企业劳动力成本相应上升,必然会影响它们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经营状况,并最终会影响我国养老基金的收入能力。   其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变得显而易见时,人们会担心或"预期"今后养老金收入会下降甚至变得不可靠,因此会为自己的老年经济保障而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消费倾向的下降会加剧国内需求的不足,引起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与工资收入增长放慢,并最终影响养老基金的收入。这方面,日本也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日本从90年代初以来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即使零利率也未能有效地刺激其内需。日本的经济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研究认为,日本人口的老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日本厚生省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

32、3%,或者说,大约3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日本人口学家黑田俊夫认为,中国的人口变化比日本滞后大约30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日本的今天对30年后的中国具有直接的警示作用。   当然,人口老化还可能对人口与劳动力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当知识更新加快,信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的大趋势下,人口老化对经济繁荣和收入增长的影响会变得更加明显。   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养老基金的负债问题。 二、养老保险管理的属地原则及相关问题。   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是带有根本性的、综合性的,但是这种影响又是长期的,很难在短时期内加以改变。所以,提高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中、短期政策选择,主要只能从经济学和养老基金管理等非人口学角度来加以考虑。   一、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消化养老基金债务。 三、改进社会养老基金的管理,提高养老基金的运作效率和回报率。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   一、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收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要比中青年人高得多。一些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生中的医疗费支出,有近四分之三发生在老年阶段,老年人平均的医疗费支出是中青年的三倍以上。同时,人口老龄化还意味着使用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人口,相对于医疗保险的缴费人口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费支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随着退休人员的急剧增加,即使在平均医疗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费用也相应增加。

2、在职人员趋于减少,缴费人数减少。现行的医保制度,还是通过在职人员缴费的转移支付,来满足退休人员的医保费用,而在职人员的规模缩小,如果人均缴费水平不变,则缴费总量必将减少。

3、退休后由于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享受医保的时间相应延长。

4、退休人员的平均医疗费用高于在职职工,而高龄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又高于低龄老年人口,因此,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意味着要增加总的医疗费用。以上海为例,1999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约占全市参保人员的1/3,却花费了全市2/3的医疗保险基金,全市离退休人员1999年人均医疗费用为2111元,是在职人员的

8、1倍。

5、需要护理的病人增加,护理费用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上海60岁以上需要部分护理的老人将达到近35万,需要完全护理的也达到11万人以上,届时会给个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6、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现行医疗服务体系需要转变服务内容和方式,必然产生一些附加的费用。比如: (1)患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增加,需要增加老年心理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费用; (2)行动不变的老人增多,对家庭病床的需要增加; (3)培养全科医生、家庭保健医生、护理人员,研制老年病特效药物和方法的投入; (4)建立老年人定期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增加社区内体锻器材和场地等费用。

7、新技术、新药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必将推动医药费用持续上涨。   二、城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已经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其资金筹措体制已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转向主要依靠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销售收入。在目前医院的收入来源中,财政拨款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以下,而药品收入大约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大大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世行1996年提供的资料,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所代表的发达国家中,药品支出仅占卫生保健支出的5%~20%,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只占15%~40%。   在目前的医疗保险体制下,医院对预防性服务的支出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偿, 因此它还直接导致医院重医治、轻预防的倾向,在城市地区由三级医院所构成的医疗服务网络中,处于社区的地段医院本应提供预防和基本医疗服务,但大多数地段医院迫于创收的需要,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有偿的治疗性服务,无力提供或者不愿从事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可以说,这种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服务实践,不符合医疗服务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总体上只能造成医疗服务的成本上升和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当。   三、建立医疗服务机构的内在成本制约机制。医疗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为广大职工尤其是退休职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保险改革所采取的成本制约措施,多限于增加由职工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的比重,而对于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则缺少有力的成本约束机制。   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体制,就其面临的问题及其性质来说,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具有极为不同的特点。简单地说,城镇地区的医疗保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即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膨胀,如何更加经济、有效和公平地利用已有医疗服务资源的问题。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问题,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即如何解决医疗服务资源的不足,建立有效的初级医疗卫生网络,向广大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问题。   五、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对策。为了应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提出的挑战,应该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各地农村的具体情况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考虑到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的现实,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广大农村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老年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和服务。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服务体系应该是成本有效的(cost-effective)和可持续的。如果说远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地区就曾经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为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和服务体系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6、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

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

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

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五)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 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短线”之中的“短线”。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