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1、简述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最常用的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2、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詹岩岩 序号|年龄|古代称谓、称呼|解释及出处|备注| 1|0-1岁|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 2|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 3|7岁(女)|髫(tiaoˊ)年|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 4|8岁|童龀[chèn]、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5|9岁|九龄|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 6|10岁|黄口|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 7|12岁(女)|金钗之年|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 8|13岁(女)|豆蔻年华|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 9|13-15岁(男)|舞勺之年|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
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0岁:襁褓,2到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女孩12岁:豆蔻年华,女孩15岁:及笄之年,女孩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13到15岁:舞勺之年,15到20:舞象之年。女孩20岁:桃李年华,男孩20岁:弱冠,女孩24岁:花信年华,女孩30岁:半老徐娘,男孩30岁:而立之年,男孩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人年龄的称谓由来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天。小孩生下三天后,请客人来吃汤饼庆祝,称之为汤饼会。襁褓:本来是初生婴儿所用的布包和小被,指婴儿时期。周晬:小儿出生满一周岁。袁枚祭妹文: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歳时举行抓周礼,长辈将各式用品像书籍、笔墨纸砚、钱币、玩具等各种物品摆在孩子面前,让幼儿随意抓取,由此来推测孩子的未来。垂髫:古代儿童头发下垂不束发,因此垂髫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鬻子:指稚子。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