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内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2000字左右

机构养老内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机构养老内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聚文汇 机构养老内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机构养老模式是对居家养老模式的1种有效补充手段。通过实践观察和了解发现实习所在的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方面存在权责不清、住户缺乏自由、员工管理死板严苛、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实地研究深入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构养老;管理;老人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080-0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家养老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机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尽管养老行业欣欣向荣,但是作为机构的管理方仍要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尽可能为老人提供1个舒适的养老环境。针对现有养老机构管理中出现的1些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鼓励引导养老机构改善管理,不但能够提高老人的满意度,而且对促进养老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背景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例,2000年我国  机构养老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整体养老机构数量不足、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对于机构养老的学术研究多停留于宏观政策方面、机构养老活动比较单1等等。其中,关于如。

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2000字左右



2、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2000字左右

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1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寿险营销;诚信危机;营销渠道 寿险营销是指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 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寿险公司经营目标 的1系列活动。具体地讲,寿险市场营销包括寿险市 场的需求调查和预测、营销环境的分析、寿险险种的 开发与设计、寿险产品的促销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等 系列活动。目前,我国寿险营销采用营销人员拓展业 务的代理营销体制,是国际上寿险公司的常用做法。 1992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都开始引用这种营销体 制。个人寿险营销体制的引进拓展了我国寿险市场、 壮大了寿险销售队伍、普及了保险观念。但是,随着 经营环境的改变,现行寿险营销体制也应该在发展 中创新。

1、影响寿险营销的因素 (1)公司诚信 公司诚信对寿险公司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社会 公众对寿险公司评价、看法与选择,公司诚信、信誉 好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并能吸引公众产生 投保行为,进而促进寿险销售。反之,很难得到客户 的选择。总之,寿险公司必须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公 众的偏爱,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2)保险服务 保险服务是指保险企业为投保人的整个行为过 程提供的各种服务。现在保险市场的竞争,不但是保 险商品、保险价格的竞争,更是保险服务的竞争。保 险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果的好坏,都直接与保险 企业的自身形象紧密相关。寿险营销为客户提供和 承担了10年、20年乃至终身的保障服务和责任,时 间跨度大,这就要求寿险公司树立起全方位、全过程 的服务观念,为顾客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保持其连 续性、完整性和彻底性。 (3)营销员素质 培养和建立1支高素质的营销员队伍,是开展 寿险营销的重要保证。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营销员 就等于没有寿险事业,优秀的营销员是公司发展的 重要条件。寿险公司应对营销员进行严格培训,使其 具备良好素质,如热爱寿险营销事业,有道德涵养, 有熟练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和营销技巧等。 通过营销员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来直接树立和传递 公司的高尚形象。 (4)险种结构 由于消费者的经济条件、所处地域以及对寿险 产品的需求不同,公司在设计寿险产品时,要注意多 样化、多层次,注意研究和开发新险种,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公司还应人优我转”,以满足不同层次 的消费者需要。

2、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险行业发展中的诚信危机 当前,在寿险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寿险 营销存在的1些不诚实营销方法,使原本不高的社 会诚信度受到更大的损害,由此造成的问题逐渐暴 露出来,严重地影响了保险的社会信誉,破坏了保险 的市场环境。保险代理人对客户的误导的产生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第1,佣金制的薪酬方式使寿险营 销具有利益驱动性,目前保险公司的佣金发放实行 首期业务佣金和续期业务佣金相结合的方式,这种 薪酬方式虽能极大地激发代理人不断拓展业务的潜 能,但也极易产生代理人由于受利益驱使而片面追 求收入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如目前保险公司面 临的:佣金收入分2~5年全部领取后而投保人的续 期保费收缴没有保障,致使客户和公司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问题;代理人离开公司后形成的孤儿保 单问题等即是有力证明。第2,带有传销色彩“和杀 熟”行为的不规范营销,导致保险声誉下降。在西方, 规范的传销行为与方式,是1种成功的营销模式。而 我国的寿险营销员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培训,有的甚 至不经培训便上岗了。在还没有认识保险以及保单 性质的前提下,就推销以信用为基础的保险产品。这 种行为的本身就隐含着较大的风险。营销员所承揽 的业务大多也是亲戚、朋友的,以类似传销色彩的营 销方式去经营人性化的产品“,杀熟“”、欺生”无所不 用。往往在营销员的第1张保单里就埋下信用的危 机,产生了1系列的问题,导致保险业社会信誉度的 下降。第3,对营销人员缺乏利益与风险的约束机 制。作为代理人,由于保险公司在契约上缺乏对代理 人利益与风险的约束,使得他们往往以自身利益为 重,不顾公司利益;同时,由于代理人都是以个体的 形式与公司签订契约,其自身的利益难以在公司得 到保障,社会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无所依托,造 成代理人队伍不稳定。不稳定的寿险营销人员的逐 年增多,除增加了寿险公司的成本之外,往往还会对 保险行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公司拓展业 务的难度。 (2)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亟待改变 我国寿险营销采取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在没有质量保证前提下, 单纯以保费数量作为代理人佣金分配的指标,促成 了轻营销管理和服务,重销售市场的粗放型营销管 理模式。而以保费数量作为公司内部费用分配依据, 还往往造成保单责任以外的风险,直接转嫁给了保 险公司。几乎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把精力放在了保费 任务的完成上,以扩大规模为目的,很少顾及保单销 售的质量。第2,重规模扩张,轻经营效益。为扩张经 营,靠人员的销售发展业务就必须在广大的区域上 增设网点,抢占市场,全力增员。在这样的思想的指 导下,各寿险公司的人员与机构迅速膨胀,各企业的 职场建设、培训及激励等方面的投人也随之不断增 加,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各级机构在粗放型的经营政 策推动下,普遍不重视“对投人—产出”比的分析,经 营费用与成本负担日重,危机日重。第3,寿险营销 培训急功近利,培训效果不佳。由于寿险产品设计、 寿险投保、核保、理赔的专业性以及寿险业的技巧 性,使得寿险营销的培训工作至为关键。当前虽然表 面上看保险公司的培训活动多而到位,实际上培训 效果并不理想。所谓培训只是进行简单的洗脑式灌 输,让营销人员学会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客户的拒绝, 坚信拒绝是成功的开始。从业人员不专业,缺乏营销 技能和知识,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培训的讲师多 为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其理论功底其实不强,并不能 胜任优秀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粗放式的寿险营销管 理模式导致公司隐含的风险巨大,效益不高,造成公 众对寿险的不信赖。 (3)寿险产品品种少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基础,虽然近年来各家 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但仍不能适应寿险 市场需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很少,无法形成自 己的竞争优势。这种状况使得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 性大、差异性小,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据调查中显示,重大疾病保险即使是在创新型险种 销量十分强劲的情况下,仍然在各公司排名销量第 2。可见,我国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导致 此类险种的需求十分旺盛。另外,在对“被保险人最 关心的险种功能”的调查中,7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 重大疾病险种。相对于寿险公司过分注重保险产品 的衍生功能的开发,不如尽早回归保险的基本保障 理念,开发出更能弥补社会保障空白、针对医疗制度 改革的新险种。另外,缺乏针对高收入阶层的险种。 对被保险人的收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收入的阶层很 少购买保险,说明市场上还缺乏针对他们需求的险 种。收入富足而稳定的人群具有十分专业的投资知 识与投资渠道,他们对于传统寿险、养老险以及保险 的衍生性投资功能的兴趣不大,他们的保险需求多 集中在财产保险领域。但另1方面,由于他们的收入 1般是整个家庭开支的支柱,在寿险范围内多开发 1些适合此人群的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险种是争夺这部分客户群的方法。 (4)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较差 寿险商品是特殊商品,关系到被保险人的生老 病死,与被保险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保险公司的 售后服务便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国保险公司的售 后服务之差是众所周知的。最近对成都市民的调查 发现,90%的市民认为保险索赔难。作为售后服务的 1个方面,虽然索赔难不只是保险公司单方面的原 因,可能涉及到客户对保险险种的了解,客户的道德 风险等问题,但保险公司的态度仍然占了很大因素, 对客户索赔的推诿、拖延赔付时间、故意设置难关都 是保险公司售后服务较差的表现。 (5)寿险营销渠道不尽合理 今天的寿险营销更多的是依靠个人销售来完 成,它们实现的保费收入约占全国寿险保费收入的 80%。在国内,银行已逐渐开始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 另外1个重要渠道,但在宣传和建设方面还有待进 1步深化。专业寿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发展 缓慢,网络营销和电话营销也仅仅处于起步和探索 阶段,因此加快渠道的铺设,使更多的消费者在更多的生活和工作领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保险成为寿险 营销的另外1个课题。

3、改革我国寿险营销的对策 (1)建立“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的建立,需要保险的同业和保险监 管部门按照各自不同的社会分工,针对保险市场及 寿险营销中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在发展中整理营 销队伍,建立同业公约。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 况要有前瞻性,事“先预警”、预知,并做好引导、发 展,不能完全被动性地接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将现有 的问题按照政府与企业的不同定位,有些事情政府 监管,有些问题市场调节,让政府监管这“只有形的 手”与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 “诚信原则”作为保险同业的公则,再造寿险营销的 社会公信度。 (2)以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寿险公司应以边际效益来衡量每张保单的效 益,并把它作为开展业务的主要测定标准。这样所获 得的保单才有可能使企业有最大的效益,才符合保 险公司的经营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效益建立在 每张保单上。同时,要以效益的原则来确定标准保 费,并以标准保费来确定下属机构与营销员的费用, 这样才能使每1笔费用都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上,将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在营销 管理上,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以盈利为目的, 将利润建立在每张保单上;以偿付能力为扩张规模的 基础,将虚拟资产压缩到最小,才能真正地达到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3)结合客户需求及本国国情开发差异化的险 种 任何险种的开发都应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完全了 解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寿险公司严格按照科学的 产品研发程序进行,即市场调研—新产品构想—可 行性分析—技术设计—产品报备—产品试点—反馈 与完善—产品推广—营销追踪与评估—根据跟踪数 据对产品进行完善。只有建立起这样的1个良性循 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投资 类险种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向国外同行学习的 过程中,应不忘结合本国国情,切忌照搬硬抄。虽然 投连险、分红险是世界寿险发展的1大趋势,是当今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上的主流险种,但也应看到这些 险种都是在本国十分健全的证券金融市场、监管体 制完善、保险业发展成熟、国民投资心态健康的背景 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在上述各方面还存在 着不小的差距。近几年,企业改制、转制,国家医疗制 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教育产业化均为开发新 的寿险产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我国寿险公司更应结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开发1些如老年 人长期健康护理保险、能够弥补社会保障空白的商 业医疗保险。 (4)加强售后服务建设,树立公司品牌 保险公司应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下, 为被保险人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为公司树立良好 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购买人寿保险时,首要考虑的 是知名度高的品牌以及专业的、有实力、值得信赖的 保险公司,因此对于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来说,树立 良好的品牌形象意义重大。寿险公司应改变观念,端 正态度,完善售后服务,特别是理赔服务,这样才能 够使顾客满意,促进顾客对本公司的美誉传播,扩大 销售。 (5)拓宽寿险营销渠道 建立多元的销售渠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寿险公 司可以从3个方面拓宽营销渠道:1是进1步完善 寿险网络销售体系。网络销售是未来寿险保单销售 的发展方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大幅度降低经 营成本;对于客户而言,可以充分了解寿险产品的大 量相关资料,全程参与投保签单,且能使自己具有充 分的自主选择权。2是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这是1种 买卖双赢的有效渠道,对保险公司而言,它可以利用 银行拥有的大量客户和银行的信誉进行保险宣传, 以达到进1步开发自己潜在客户的目的,同时还能 扩大市场开发深度,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对客户而言,既可以提高客户投保的安全感,又可以 享受到比传统保险更便捷的服务,投保手续也更加 简便易行。3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保险 经纪人的力量,在保险市场发达城市设立专业寿险 经纪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而实现个人代理人难以 具备的优势和服务功能,以优质服务来提高保险诚 信度。 (6)加强对寿险代理人的培训 培训是培养营销员学习能力的加油站,为适应 寿险营销快速发展,寿险代理人需要有丰富的专业 知识和展业能力的,而且善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通过 培训来实现。各级主管也要积极地通过培训提高属 下的素质,从而达到不断发展业务、提高业务质量的 目的,因此营销培训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营销队 伍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鱼建光.当前我国寿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改革路径[J].上海金融,2004,(12). [2]黄智勇.我国寿险营销的问题和创新[J].特区 经济,2005,(6). 157。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  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35”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1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1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为56.1%、54.1%、47.3%和39.7%。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61.5%),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53.3%)。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

大连发展养老事业的对策研究



5、大连发展养老事业的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1%。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届时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25.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空巢”老人迅速增加、未富先老、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显著特点。与此同时,中国核心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为66.41%,使得老年负担系数增大,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具有较为可观的潜在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大连市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大连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大连市、辽宁省及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比较   中国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人口老龄化进程进1步加快。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0636亿人,占总人口的8.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辽宁省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631万,占总人口的14.7%,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1万,占总人口的9.74%,人口老少比为68.7%。据预测,到2040年,全省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45%,即每3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辽宁在全国属于人口老龄化趋势较快的省份。   大连市是人口老龄化较早的城市之1,比全国早13年,也是辽宁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大连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1.8万,占人口总数的17.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747498人,占人口总数的12.94%;依然高于全国平均值。共有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家庭户约46.6万户,占全市家庭户的21.8%。今后每年还将以4%的速度递增,2010年大连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10万,老年人口地高峰期即将到来。大连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形势更为严峻。   

2、大连市社会养老机构现状   随着核心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需求和功能正逐步弱化,而社会养老将成为中国养老模式发展的1种必然趋势。为此,此次还对大连市养老机构的规模、收费标准、入住率和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评估迎接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出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   大连市社会养老机构按照所有制形式主要划分为3种类型:1是国办养老机构,即由市区两级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2是集体办养老机构,即农村乡镇集体举办的敬老院;3是即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4是民营办养老机构,这3种形式养老机构的分布情况是:市内养老机构的所有制形式以国办和民营办为主,而农村养老机构则以集体办为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养老福利机构所223所(其中国办18所,集体办119所,股份制26所,民营60所)养老床位近2.2万张,约占老年人口的2.2%。老年活动场所500多个,安装老年健身器材1万多件,基本满足了全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市内53%的养老机构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且各区中分布基本1致。   目前,大连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有21.6张,高于全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8.6张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辽宁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1.2张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0张~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   尽管大连市老年人口拥有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能满足客观实际需求。以本次调查结果测算,目前大连市有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达11.4万多人,供需比仅为1:5.2,还有约近10万张的缺口。这还未考虑中年人群未来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他们的需求量是老年人群的3倍,这部分人群需求在未来的23十年内即便转化为现实需求。因而,社会需求压力巨大,供需矛盾突出。   从规模和入住率等指标看,国办养老机构较具规模,入住率也较高,而个体民营办养老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入住率偏低。各养老机构根据硬件设施的不同,其收费标准也不同,1般划分为保障型、标准型、舒适型3个档次,国办机构收费标准分别在650-850元、550-650元、500-550元左右;民营收费标准型分别在750-1600元、650-1200元、500-950元左右不等。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3、现有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充分挖掘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养老福利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保证,形成了多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其中许多模式都是大连市首创,并引领全国。对此,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在1定范围内、1定程度上满足现阶段老年人养老之需求,但仍存在1些问题。   1.机构数量和床位供需矛盾突出。大连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23所,总床位2.2万张,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总数的2.2﹪,较之国际通行的5﹪-7﹪的比率,差距很大,而与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比率11.2﹪相比,差距更大。供需比仅为1:5.2,还有约近10万张的缺口。现有的数量和规模满足不了社会的客观需求,需求压力巨大,供需矛盾突出。而且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却尚有空床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将会愈来愈烈,难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2.布局不合理,地处偏远,覆盖不均衡。调查的养老机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社区,其它养老机构多数也坐落在远离市区或远离车站的位置,与老年人渴望就近的情感寄托愿望形成1定的差距,因而,制约了部分有需求老人的入住,导致入住率较低。   3.收费偏高,低收入老人无法涉足。这是影响入住率的又1重要因素。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而作为边缘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退休金与之相差甚远,尤其是没有生活来源,每月仅靠政府的最低保障金生活的老年人,不可能负担得起。此外,除国办养老机构的规模尚可外,个体办养老机构规模均较小,1般仅有几十张床位,形成不了养老产业的规模效益。   4.民营办养老机构软硬件建设均劣于国办养老机构。在国办养老机构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上均要好于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很多问题,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不够规范。护理人员少,受专业培训的人员更少,专业技能较差;缺乏医疗人员;硬件设施不完善。这都与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对老年人经济供养、健康照顾及精神慰籍的多方位的需求,从而弱化了养老机构的功能。   

4、大连市发展养老事业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发和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机构。鉴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养老模式应呈多样化。现阶段应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并逐步地、积极稳妥地推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进程。目前我们的养老机构存量明显不足,需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盘活存量,开发增量。当务之急是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而出生率的下降,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将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剩余房屋资源进行改、扩建为养老机构所用。其次,建立养老机构应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各种硬件设施与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而应长远规划机构内部建设,以满足各阶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在今后扩大增量时,应注意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避免在建设和开发养老机构时,出现1方面养老机构需求不能满足,另1方面养老机构却闲置的局面。应设置不同类别的养老机构,如家庭化型、医疗康复型等,使老年人根据各自的情况按需选择。由调查得知,老年人希望环境条件趋同小型家化场所,相对舒适,以夫妻或同性的两人间居住方式居多,居住面积为9-10平方米为佳。服务的重点是加大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及精神卫生等人性化服务。   2.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1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1、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重迁”的习惯。

2、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3、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4、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3.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建立以解决贫困人口养老为重点,多种层次养老协调发展的养老机制。1是应明确各种类型养老机构的职责划分:公办养老机构主管3无老人和低收入人群;民办养老机构主管有进入养老机构需求的自费老人,即中上等收入的人,也含部分较低收入的人群;在居家养老方面,低收入老龄人口的养老应由政府给予补贴;而有负担能力的老人则可由其自己买单,由社区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2是完善各方面制度和政策,规范多个层次养老体系的职能、政策优惠的范围、政府补贴的额度等。3是由政府对服务机构加强监管,以保障老年人能得到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   4.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养老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加大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宣传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事业已由过去政府的大包大揽转变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充满生机的社会福利事业,也是1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社会养老事业投入,是降低政府成本、激发养老事业活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所在。也可以说,在老年养老社会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是推进养老社会化进程最为关键的因素。   5.合理规划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布局。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应按国家技术监督局、设计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城镇人口不足6万人的街道办事处要设立1处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同时,附设1处可容纳30人左右老人的养老院;城镇人口超过6万人的街道则按上述要求增加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1规划,使其更加方便更加合理的为老年人服务。由于老年人地缘、邻缘观念强烈,未来新建的养老机构的选址宜就近,城市置于社区内或附近,农村置于乡镇,内设医疗服务诊所,集医疗与养老于1体,这与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在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级别是1致的。   6.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推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实现。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需要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卫生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并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否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决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立社会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已有医疗服务部门的养老机构,在药品储备和医疗设施配备方面要予以加强,而没有医疗服务部门的养老机构,须应尽早设置或考虑与本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合作,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医疗保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  7.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者队伍建设。养老工作涉及到老年生理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确保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够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照顾和服务,应长远规划,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由政府和社会出资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证入院老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在调查访谈中,许多城市老年人表示,假如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即使价格高1些也愿意选择这样的养老机构。大连市的1些社区采取吸纳下岗职工参与养老队伍当中,通过岗前培训,达到工作规范要求,并作为再就业的1种有效途径,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养老机构策划的具体流程。?



6、养老机构策划的具体流程。?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