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环境健康教育问题小论文怎么写啊,求关于居家养老的论文
1、关于社区环境健康教育问题小论文怎么写啊
一、目前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20来年的实践探索,社区建设正向着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了社区建设中特有的“沈阳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一)加大投入,社区基础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1.社区规模、人员设置趋于合理化。目前,全市有社区1043个,平均规模为1947户(市内5区640个、2280户);社区工作者9092人,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成员3177人,经考试招聘社区干事5739人,专职书记17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
7、2%,平均年龄38岁;新一届社区产生后,对社区工作者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员培训,普遍重新健全和完善了社区规章制度、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 2.社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近3年的努力,通过各级财政出资、社会力量支持、星光计划及住宅配套等方法累计投资3亿多元,社区公共用房总面积由3年前的不足5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
34、3万平方米,平均面积由不足40平方米增加到348平方米(市内5区419平方米)。其中,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面积20万平方米(平均203平方米);业主会馆、卫生中心面积
14、3万平方米,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基础设施滞后于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1.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内5区先后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到148个,去年社区服务网点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人员近3万人。全市各类社区服务网点开展各种服务项目100多项,通过实施“一门式”服务,搭建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协助办理低保、推进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街道及社区不同层次的“扶贫超市”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体的不同生活所需,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社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开展“社区就业工程”,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两年来,通过社区就业工程安置失业人员
19、6万人。开展“社区绿化、庭院美化、楼道净化”等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创建了一批“花园式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基本形成了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1.社区工作法制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沈委发〔1999〕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沈委办发〔2002〕33号)、《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市政府令〔2002〕第14号)、《关于印发〈沈阳市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活动方案〉的通知》(沈委办发〔2005〕37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 2.社区工作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社区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协商议事机构的新型社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型社区组织为基础,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 (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要改善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远社区、商务区与纯居民区的不同条件和需求,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并举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社区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对于即将新建的社区,要鼓励支持建设体制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对于带动能力强的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间的“嫁接”、“重组”,促进资源共享;对于老社区,要探索社区公共资源的社会化运营工作机制。属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先行向社区开放,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他驻社区单位向社区开放。 2.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居家养老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工程,扩大下岗再就业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做好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服务,逐步把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的视野,使他们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
2、求关于居家养老的论文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
3、浅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ywen000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广州市五山街道为例 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三年五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孝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不断弱化,在这一定的社会养老环境下出现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下的五山街道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文献收集等方法搜集资料,描述出居家养老服务在五山街道的实施现状,并尝试回答居家养老服务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面对出现的困难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 The Problem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 Guangzhou City Tianhe District Wushan Street as an Example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values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ndowment weakening.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to adapt to the new pattern of old-age social development of old-age home.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city under Tianhe District Hill Street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4、关于社区环境健康教育问题小论文怎么写啊
一、目前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经过20来年的实践探索,社区建设正向着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了社区建设中特有的“沈阳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一)加大投入,社区基础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1.社区规模、人员设置趋于合理化。目前,全市有社区1043个,平均规模为1947户(市内5区640个、2280户);社区工作者9092人,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成员3177人,经考试招聘社区干事5739人,专职书记17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
7、2%,平均年龄38岁;新一届社区产生后,对社区工作者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员培训,普遍重新健全和完善了社区规章制度、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 2.社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近3年的努力,通过各级财政出资、社会力量支持、星光计划及住宅配套等方法累计投资3亿多元,社区公共用房总面积由3年前的不足5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
34、3万平方米,平均面积由不足40平方米增加到348平方米(市内5区419平方米)。其中,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面积20万平方米(平均203平方米);业主会馆、卫生中心面积
14、3万平方米,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基础设施滞后于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1.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内5区先后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到148个,去年社区服务网点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人员近3万人。全市各类社区服务网点开展各种服务项目100多项,通过实施“一门式”服务,搭建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协助办理低保、推进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街道及社区不同层次的“扶贫超市”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体的不同生活所需,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社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开展“社区就业工程”,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两年来,通过社区就业工程安置失业人员
19、6万人。开展“社区绿化、庭院美化、楼道净化”等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创建了一批“花园式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基本形成了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1.社区工作法制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沈委发〔1999〕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沈委办发〔2002〕33号)、《沈阳市社区工作暂行办法》(市政府令〔2002〕第14号)、《关于印发〈沈阳市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活动方案〉的通知》(沈委办发〔2005〕37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 2.社区工作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社区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协商议事机构的新型社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型社区组织为基础,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 (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要改善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远社区、商务区与纯居民区的不同条件和需求,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并举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社区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对于即将新建的社区,要鼓励支持建设体制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对于带动能力强的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间的“嫁接”、“重组”,促进资源共享;对于老社区,要探索社区公共资源的社会化运营工作机制。属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先行向社区开放,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他驻社区单位向社区开放。 2.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集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居家养老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工程,扩大下岗再就业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做好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服务,逐步把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的视野,使他们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