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敬老院来历?中国养老院现状

中国敬老院来历?

1、中国敬老院来历?

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

中国养老院现状

2、中国养老院现状

养老院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养老院目前的总体趋势是:老人多,床位少,价格高,服务水平待提高。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逐年攀升趋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多,占总人口的

14、9%。此间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4、2万余个,拥有床位49

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床位

24、4张。一些乡镇虽然有养老院,但是由于缺乏长远的考虑、资金不足、政府支持不力等许多其他的原因,很多养老院仍然存在着房屋年久失修的问题,甚至出现房屋漏雨,室内潮湿、昏暗等情况。老人的生活必需品陈旧破损,卫生条件差,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均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到位: 很多养老院普遍反映护理人员难招、人员流动性过大等问题,这就反映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养不够到位。目前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对养老院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政策,导致很多护理人员无证上岗,认为这项工作只是简单的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仅此而已。但其实作为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除了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以外,还应该了解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知道当老人出现突发疾病时应该如何做,此外,还需要兼顾老人的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也是造成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需要每隔固定的时间就要记录一次老人身体和精神的情况、还要帮助老人翻身、早晚各一次眼部和口腔护理、帮助老人用餐进食、定时给老人擦身理发、喂水喂饭、24小时不间断的照料和护理……对于一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有着极大的爱心与耐心,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工作流程往往更为繁重复杂,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与意识、情绪不稳定等特殊情况,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发纠纷。还有一些老人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很多护理人员的付出并不能和收入持平,甚至大多数存在着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情况。

3、文化生活贫乏: 大部分养老院仅能够保障老人的吃、穿、用、行,院内甚至没有配备电视、报刊,也没有设立图书阅览室、影音阅览室等,不组织老人参加学习、教育等文化活动,老人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老人的生活枯燥单调,令老人们感到冷清,从而影响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出现“恋家”情绪,对亲情越来越渴望。老人们有很多闲暇时间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发展方向: 对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养老院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形成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养老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老人能住得舒服、住得开心。将普通养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对象,解决“人多,床位少”的严重问题。在养老院建设、床位维护、人员雇用上进行一些补贴和辅助政策,尽可能地降低民办养老院的运营成本,缩小供求之间的矛盾。 确定固定教材,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护理人员掌握基础的医疗护理知识,了解各种过敏病症和突发疾病的应对措施。增加服务人员配备,以便更好的服务老人。通过定期讲座等方式,在院内对护理人员开展进一步的专业培训。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降低护理人员的生活压力。 通过在院内增设图书阅览室、影音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室,提高老人的文化生活水平。 让老人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扩大人际交往,减少老人们的孤独感。养老院与幼儿园合作,让孩子们定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年轻、活力。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