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如何破解我国人口均衡发展三大难题

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1、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1、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3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基本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保障基本。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 注重统筹发展。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实行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 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3)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全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提供10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涌现1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1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1批知名品牌。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养老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标准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显著增强,支持和参与养老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养老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得到进1步弘扬。

2、主要任务 (1)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各地要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发挥综合效益。要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养老服务。各类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设施都要向老年人开放。 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各地区要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加快推进坡道、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

如何破解我国人口均衡发展3大难题



2、如何破解我国人口均衡发展3大难题

进1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推算,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到2050年我国将大约增加1亿人。如果还从生育率的角度来看,我国总和生育率在‘十35’期间有可能略微突破更替水平,甚至达到更高。”原新表示,“尽管‘十45’之后,总和生育率将回归到1.8左右,但这样1个推动总和生育率向2靠近的过程,对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是有好处的。   与少子化并存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深化、提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5.5%,老年抚养比约为14%。尽管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仍处在1个相对平缓期,但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将翻1番。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而调整生育政策,实现1定程度的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进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人口发展规律,当死亡率水平维持在很低状态且高度稳定时,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的变动。据此推算,如果1直实行单独两孩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5%~36%;实行全面两孩政策,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则分别为24.7%和34%~35%。后者达到同1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   从年龄结构来看,政策调整主要是通过增加少儿人口数量,提高少儿人口比例来降低老年人口比例。现在,我国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接近,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如果能使少儿人口比例增长1~2个百分点,那么在同1时间点上,老年人口比例能够出现1些下降。   总的来看,放开两孩生育,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调作用。在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50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能够下降约2个百分点。   不过,政策调整对世代更替34代人以上的远期老龄化,则有明显修复效果。如果全面两孩政策能够得到长期、切实的落实,那么到本世纪末,老龄化程度将下降7%。没有近期的微弱积累,也不可能有远期显著性的下降。   与此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全面两孩政策对于缓解老龄化压力的作用。生不生两孩,都不会影响到2050年成为老年人的人数。”杜鹏表示。“政策调整后,2050年的老龄化程度从36%降到34%~35%,也还是高度老龄化。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除了调整生育政策,还需要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把养老服务界定为准公共品,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多措并举。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1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16~59岁人口占比为67%,比2013年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减少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3年萎缩。   劳动年龄人口是经济活动中劳动力供给的来源。据此趋势,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下滑的形势可能更严峻。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总计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5亿,按照劳动参与率推算,中国未来减少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亿左右。   严重的老龄化也意味着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即劳动力市场中年轻劳动力少,40~50岁左右劳动力所占比例大。尽管近10~20年我国仍将处于劳动力供给总量丰富的时期,但年轻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这部分人确实在减少。这1“少”1“老”,直接影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   调整生育政策,实现1定程度的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可以适当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策调整通过增加中远期的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结构,降低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不过,这种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有限的。1方面,放开两孩生育虽能缓解劳动力下降速度,但却无法改变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大趋势。   另1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中长期存在的数量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与低生育率等人口转变的完成有关,但更主要还是与劳动力素质有关。均衡劳动力供给、提升劳动力素质,无法仅靠调整生育水平来实现。同时,延迟退休也可以适当增加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数量。   不能就人口谈人口。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生产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本身就在下降,靠生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还是要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等方面入手,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市人口数按多少比例设置养老服务机构面积



3、市人口数按多少比例设置养老服务机构面积

回答 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科学谋划“十45”养老服务体系,分区分级编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促进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居住区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没有或现有设施不达标的,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要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1规划、优先建设。2022年6月底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 强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资源利用。在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优先保障养老用地需求,并结合实际安排在合理区位。鼓励统筹利用企业厂房、学校、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屋,可按规定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为老服务;对政府投资滞租的园区配建公租房和县城镇街公租房,可通过盘活调整,探索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为老服务。 更多1条 。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



4、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十45”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实施3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释放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促进代际和谐,增强社会整体活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9条 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1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第十8条 国家提倡1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第2十3条 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2十4条 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国家鼓励保险公司举办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保险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相似内容
更多>